星期五, 2月 10, 2006

1/31~2/4 日本行(3)

本日是古街一日遊(汗)。因為就住在高山市,出旅館就是上三の町,是以前的城下町發展而來。



高山陣屋則是金森長近派駐在這裡時的居所,還保有很多以前生活的用具跟情景。
古川町是另一個飛驒小鎮,又叫鯉之川,因為在這有溪流放生鯉魚的習俗。不過冬天下雪魚會凍死,所以撈起來在魚池裡養著過冬(大汗)。
白川鄉的合掌村則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之一,這裡據說是全日本積雪最厚的城鎮,造成他們發明出「合掌造」這樣的房屋結構。目前約有一百多棟合掌造在這裡。

這就是特殊的屋頂,厚厚的茅草形成巨大的斜角,可以避免過多的積雪累積而崩塌。一副屋頂至少可以使用三十年,然後要累積兩、三年份的茅草,再動員全村人力一起重新將屋頂換過。 冬天來看合掌村蠻適合的,屋頂上都頂著厚厚的一層積雪,頗有味道。不過這裡常常有大雪,一旦路面結冰就進不來了。

其他照片在這裡

星期四, 2月 09, 2006

1/31~2/4 日本行(2)

第二天一早起來發現下雪了,大家到飯店隔壁滑雪場玩滑雪盆

結冰狀態的白樺湖,再結厚一點就可以滑冰了。白樺湖是昭和12年左右開挖的人工湖,昭和天皇還有來度假,就是住池の平飯店。
接著拉車到松本看國寶松本城。松本城的前身是深志城,始建於1504年左右,後來經過幾個城主的增建,現存的五層六樓天守閣改建於1594年,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天守閣。因為地處飛驒山脈,松本城沒有被戰火波及,與姬路城、彥根城、犬山城並稱為四個國寶城郭。

因為是軍事用的城,牆上佈滿槍眼可供防守士兵射箭或是射擊鐵砲。



接著本來要去平湯大瀑布,不過因為風雪實在太大了,只能到達外圍的休息站,下車玩玩雪就去洗溫泉了。

積雪大概有5~10公分,主要是因為路面結冰,開車很危險。
雪景倒還蠻漂亮的。

其他照片在這裡

星期三, 2月 08, 2006

1/31~2/4 日本行(1)

這次因為走的是冬季中部地方,用自由行拉行李太操了點,決定跟團。結果跟到一個41人的超級大聯合國加上年資一年半的菜鳥導遊,真是滿臉黑直線。今年冬天的日本特別寒冷,強烈寒流一波波南下,搞得很多景點都遇到大風雪。不過背山面天氣就不錯,配上厚厚的積雪畫面還蠻漂亮的。

主要的目標是飛驒山脈、白川鄉合掌村、金澤兼六園、東尋坊海岸線。用天下布武的地圖來看,就是從織田、武田、朝倉、本願寺、淺井這樣的路線(笑)。

行程從名古屋中部空港開始,先到馬籠宿參觀。這是德川幕府時代開出來的兩條主要驛道(東海道、中山道)在近代化之後碩果僅存的兩個驛站(妻籠宿、馬籠宿)之一。其實就是傳統的房屋改裝成的名產店啦(汗)。

當時的消防栓



據說屋簷下掛個大球的就是有在賣酒

這四天晚上都是住溫泉旅館,在趕往白樺湖過夜的路上經過諏訪湖,在諏訪神社停留了一陣子,這個神社供奉的是天照大神。
天氣冷到排水口都結冰了

其他照片在這裡

星期五, 1月 27, 2006

Rory Byrne 延長契約

Ferrari的鐵三角之一,空力大師Rory Byrne原本起誓只作到2006年,最近又宣布延長契約兩年,不過不再擔任車體主設計師,而是當consultant,任務是協助接班的Aldo Costa承擔重任。不過啊.....看F2005的慘狀,恐怕Rory Byrne還得有當救火員的準備呢。

Ross Brown也有意願繼續留在Ferrari,剩下就剩皇帝的決斷了。如果今年248 F1的表現不錯,MS很有可能會延長契約。一切就看上半場的表現了。

星期三, 1月 25, 2006

248 F1



雖然上禮拜在Fiorano,今年的新車(車架編號657)就已經以無塗裝的方式進行測試了,昨天(1/24)在Mugello賽道正式登場了。有別於以往在廠區公開,這次直接在賽道上公開完以後就下場測試,展現必勝的決心。今年的編號也跟以往不同了,從2001年開始的F2001、F2002到去年的F2005系列終止,今年編號是248 F1,因為採用的是2.4升V8引擎。(不過,那明年怎麼辦,也是2.4升V8啊!O_O)

因應2.4升V8引擎,後懸吊系統全部重新設計,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得集中火力解決空力問題,預計在開幕巴林站時推出全新的空力設計。最讓人傷腦筋的V8震動問題則是找來原本Ferrari GT的團隊當參謀,藉由設計know-how的交流解決高轉速時V8產生的二次震動。

究竟248 F1有沒有競爭力呢?目前看起來成績不錯,接下來跟其他車隊的合同測試就見真章了。

星期四, 1月 19, 2006

網路相簿

blogger不太適合弄相簿,我又不想被容量空間限制,最後還是用天空部落的無限空間相簿來放旅行的照片。不過天空部落實在太花俏了,看得很不習慣。使用介面也很難用,照片一旦順序亂掉就很難救。不過看在空間無限的這點上,只好將就點囉。

只是相簿

星期二, 1月 03, 2006

12/23~12/27 日本行 行程表

12/23 早班飛機到日本,在池袋及新宿購物
12/24 早上去秋葉原,下午去東京巨蛋,晚上看演唱會
12/25 早上出發往日光,下午到鬼怒川溫泉
12/26 鬼怒川溫泉~自由之丘~澀谷~池袋西武百貨
12/27 池袋西武百貨~原宿~新宿伊勢丹百貨

12/23~12/27 日本行(3)



因為鄰近淺間火山,鬼怒川、川治溫泉一直是溫泉勝地。剛到的時候地上有些殘雪,沒想到隔天一早醒來,外面正飄著毛毛細雪,整個大地白茫茫的一片,看來已經下一整個晚上了。剛好我們訂的房間陽台上就有露天浴池,在零下溫度泡著熱呼呼的溫泉看飄雪,感覺相當美麗。

星期一, 1月 02, 2006

12/23~12/27 日本行(2)

從西元766年勝道上人在日光建立四本龍寺開始,這裡就成為日本很古老的宗教名勝,自德川家康欽點此地成為他的墓地以後,德川幕府大力開發這片山水,建築維護得很好,交通也很方便。現今的「二社一寺」(東照宮、二荒山神社、輪王寺)已經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之一了。
從東京到日光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坐JR線或是新幹線到宇都宮轉過來,不過我們是從淺草坐東武日光線到東武日光站下車,然後下午再坐到鬼怒川溫泉站去過夜。淺草還有賣「日光Free Pass」(4880日幣),可以搭乘區域電車、觀光公車、換入門卷等等。
用日光Free Pass坐東武日光是不用加錢的,不過只能坐急行電車。為了節省時間我們還是花點錢(1360日幣)買特急券坐特急列車,約兩個小時左右就會到東武日光站。
雖然晴空萬里,不過當天上午九點的日光市溫度是零下七度,車站外的噴水池都結冰了,路上看到的排水口幾乎也都是冰柱。話雖如此,其實太陽底下並不會感覺冷,比起來台灣寒流來的時候還更冷一點。
從東武日光站出來,就可以坐「世界遺產巡迴巴士」到二社一寺的參拜入口。如果用走的,慢慢走大概要半個多小時左右。第一站是輪王寺。
接下來是東照宮
東照宮最有名的就是這不聽猿、不看猿、不鳴猿
其實它們是牆上的雕刻
東照宮後面就是家康的墓
最後一站是二荒山神社
旁邊是家光廟「大猷院」
最金碧輝煌的反而是家光廟

離開二社一寺之後,在旁邊的食堂吃了午餐,研究到底要去中禪寺湖看華嚴瀑布,還是回頭看神橋。最後因為公車班次一個小時才一班,到中禪寺湖還要坐一個小時經過崎嶇的依波呂山道(頭文字D還有來比過),最後作罷。我們沿著大谷川慢慢從二社一寺走回車站,順便看看神橋。
神橋本來是給將軍走的,它的構造相當特殊,名列日本三大奇橋(另外兩個是山口縣錦帶橋和山梨縣猿橋)。從平成9年(1999)開始八年起,花了八億日圓整修,到2005年三月完工才對外開放。橋底下還有樓梯讓旅客參觀構造,不過下層只開放到2006年四月而已。

星期日, 1月 01, 2006

12/23~12/27 日本行(1)

這次去日本有兩個主要的目標,一個是老婆要去聽Gackt的演唱會,一個是去日光鬼怒川洗溫泉。
Gackt這次巡迴演唱會的最後一站是在東京巨蛋,也是他第一次進巨蛋唱。我們沒來過巨蛋,趁著下午先來買東西看看場地,然後回飯店放了戰利品,再回來進場。這是巨蛋旁邊的Tokyo Dome City,有很多遊樂設施,其中以這個橫跨在建築物中的雲霄飛車看起來最嚇人。當天的氣溫大概五、六度左右,還是滿滿的勇者在上面尖叫。
來到巨蛋,招牌是一定要照的

演唱會蠻華麗的,除了已經變成固定模式的電影開場之外,Gackt和樂手還在電影放映中騎著快馬衝進會場繞場一周再出去,效果十足。中間在講話的時候,挑了一位幸運的聽眾上台,送給她包括衣服、外套、皮帶、吉他(!)、戒指....等等場上樂手的東西,這個樂迷大概下去會被搶吧(笑)。據說製作費一共花了五億日幣,隔天的新聞報紙報得蠻大的。當然演唱會是不能帶相機進場的,不過我們趁散場的時候用手機偷偷照了張照片紀念一下。


這次在東京我們住的是池袋太陽城王子飯店,優點是建築物蠻高的,晚上夜景不錯。缺點是離池袋站有點距離,拖著行李在擁擠的人群裡會走很久,不太適合我們這種強行軍模式的自由行玩法。

星期四, 12月 29, 2005

新名勝:Maid Cafe

前幾天陪老婆到日本過耶誕,在淺草買去日光的車票時,服務小姐很熱心的拿了份東京導覽地圖給我們。不看還好,一看真是被嚇了一大跳。
這是封面,很普通的旅遊指南
打開是東京幾個地區的地圖,也還蠻一般的,問題是旁邊的商店廣告
Maid Cafe堂堂出現在這個地方....原來已經變成大眾化的餐飲店了啊。Orz

星期三, 11月 30, 2005

E90 引擎改款?

現行E90的汽油引擎分成318(直四,129hp,台灣未引進)320(直四,150hp)、325(直六,218hp)以及330(直六,258hp),當然還有變態的HARTGE50改裝車(V10)。從E90Post.com看來的消息,似乎明年325跟330會升級成328(235hp)跟335(310hp)。應該還是用現在這顆直六去擴的吧,這顆N52B30A可是新世代鎂鋁合金引擎,超輕量出力又大。不過顯然BMW受到其他車廠如M.Benz不停拉高排氣量的手法很大的壓迫哪,連升級後的排氣量都直接對應C350。以現在發表的情報來看,應該是會在明年下半年以2007年款形式公開吧。

參考資料:E90Post.com

星期二, 11月 29, 2005

完全變形!Gunbuster!!

勇往直前(トップをねらえ!)是1988年GAINAX的作品。監督=庵野秀明,繪コンテ="木通"口真嗣、音樂=田中公平、角色設定=美樹本晴彥......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真是黃金夢幻組合,這一堆鬼才激盪出的熱血巨大機器人動畫,在它之後再也沒出現過。(Eva?那是特攝片!)

繼續閱讀...

星期一, 11月 28, 2005

2006 賽程表更改

2006年賽程表更新,中國站跟日本站對調

03/12 巴林
03/19 馬來西亞
04/02 澳洲
04/23 聖馬力諾
05/07 歐洲戰
05/14 西班牙
05/28 摩納哥
06/11 英國
06/25 加拿大
07/02 美國
07/16 法國
07/30 德國
08/06 匈牙利
08/27 土耳其
09/10 義大利
09/17 比利時
10/01 中國
10/08 日本
10/22 巴西

明年想去中國看F1的人看來要打消念頭了,十一黃金週耶,要跟上億人搶交通工具可不是開玩笑的。

星期日, 11月 13, 2005

文章連結

之前就發現blogger的文章連結有bug,只要文章標題有中文,該篇文章的連結就很容易失效。這個問題使得用子blog作記錄的方式遇到很大的困難,因為子blog上的文章一旦連結不到,又得想新的標題,不停嘗試,而這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後來曾經反應給blogger的HELP,不過他們不鳥我,也沒有修這個bug。今天忍無可忍開始調各個設定,總算發現問題出在編碼。如果編碼選的是預設的unicode(UTF-8),那麼文章連結就很容易失效,如果編碼改成BIG5,一切就都正常。

這下產生兩個問題:(1)原本所有的文章都是UTF-8的格式,為了改成BIG5,所有文章都得重新貼一次;(2)一旦改成BIG5,一些全形字或是用BIG5延伸打的日文字就全部變亂碼了。雖然有個秘技是編碼選BIG5,然後在文章範本那邊強制指定重新指定UTF-8,可以讓blog的本頁看起來一切正常,但直連文章卻又會被指定回BIG5,而且這個直連文章的範本不能修改.....OTZ

最後決定只將F1的部分全部改成BIG5的形式,其他幾個子站全部還是保留UTF-8。ACG的部分一定會有日文沒有辦法,Edmond的部分文章實在太多了,現在要改沒那個力氣。

再丟幾個信給blogger看看吧,這個bug應該很好修的啊。

星期六, 11月 12, 2005

BMW E90 3系列的尺寸

前一代的3系列(E46)最被詬病的是後座空間不足,在推出1系列(E87)之後,新一代的三系列(E90)將車長拉長55mm,將軸距拉到2760mm之多,比Cefiro還要長!對於這項改變,當然是受到歡迎的。不過呢,車寬跟著加寬75mm就不是很好了。日本的雜誌和網站普遍認為這麼寬的三系列很難在寸土寸金的東京找到適合的機械停車位,原來他們的停車位這麼狹小啊!E90停下去常常輪框離車道邊緣只有幾公分,真懷疑人要怎麼走過去。還好這點在台灣應該還不至於太誇張。

這是幾台車的尺寸比較:

車型車長(mm)車寬(mm)車高(mm)輪距(mm)
3系列(E90)4525181514252760
3系列(E46)4470174014152725
1系列(E87)4240175014302660
M.Benz C4535173014252715
Cefiro4920178014352750

Cefiro居然是所有車裡最高的,可能是因為車子實在太長了,沒有這種感覺,倒是E87的車因為短,看起來真的很高。軸距來說,E90的軸距已經比Cefiro還長了,這跟上次路過試坐的感覺差不多,後座的空間其實是蠻充裕的。為了因應車子越作越大的趨勢,BMW將原本的Sporty sedan劃分成Compact sport導向的1系列和balance sprot and comfort的3系列其實蠻聰明的,現在M.Benz也弄出了B Class來搶尺寸在C-Class以下的小型車市場。雖然客群不同,不過從這兩家的產品走向可以感覺出來BMW還是一個以駕駛樂趣為導向的車廠,M.Benz還是比較一般迎合大眾口味的方向。

星期四, 11月 10, 2005

Andrian Newey 跳槽 Red Bull

空力大師Andrian Newey宣布離開McLaren,明年將加入Red Bull。他在2001年原本就要跳到當時的Jaguar(現在的Red Bull),不過最後一刻被Ron Dennis給硬生生檔了下來,現在終於如願以償。

Andrian Newey在McLaren待了八年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98年那台MP4-13,開幕站兩台McLaren將第三名的Schumi拋開快一圈,整年維持壓倒性的空力優勢(當然那年Ferrari硬撼到最後才分出勝負的底力也是很恐怖)。不過到2001年以後,他設計的車就沒像以前那麼猛了。在90年代末期,F1空力設計的主流分成Newey的低車鼻與Ferrari的設計師Rory Byrne領導的高車鼻。隨著FIA以安全理由調高車高,Newey似乎頗不適應,也只好向高車鼻靠攏,甚至還出現了MP4-18這個完全失敗作(據說不是他操刀的)。

有趣的是跟Red Bull的合約是從明年的2/1生效,而且McLaren並沒有要冰凍Andrian Newey的意思,不像他離開Williams時被合約綁了半年,Newey現在還在設計明年McLaren的MP4-21,應該是將車體概念搞到好吧。可惜他加入Red Bull的時候,明年的車架大概都已經設計完成了,不然明年的Red Bull跟Ferrari採用一樣的引擎、一樣的輪胎,真想看到Andrian Newey跟Rory Byrne兩個當代空力大師單挑看看哪!

Andrian Newey的戰績:
1990~1997加入Williams車隊,贏得92、93、94、96、97的車隊冠軍。
1998~2006加入McLaren車隊,贏得98年車隊冠軍。

星期二, 11月 08, 2005

RSS/ATOM是好物

Blogger有個「網站發佈」的功能原本是關掉的,今天把它開起來研究看看,才發現原來網站發佈這麼好用,可以自動接收網站的更新。以前只聽說過RSS,不過現在好像ATOM也是主流。不管是哪一種,對於使用者來說其實沒有差異,都是把發佈連結(稱為feeds)複製到要讀取的軟體上就可以了。以Outlook為例,IntraVnews是一個好用的RSS reader plug-in,當然它也可以讀ATOM。只要將網站的feeds餵給它,它就會在Outlook裡面開一個資料夾,固定時間去抓取該網站的更新,免除使用者得定期開IE去連該網站檢查的功夫。IntraVnews功能蠻完整的,可以指定是要抓內容還是整個HTML格式、定期抓取、定期清除舊的紀錄。最重要的,它是免費的軟體,個人使用只要註冊就可以免費使用全部的功能。

至於網站發佈,Blogger除了要啟動網站發佈功能以外,還要改範本將feeds放在自己指定的地方,使用者才能看到。如果網站沒有發佈它的feeds,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將網址直接丟到FeedBurner這個地方,只要稍微註冊一下它就能自動生成該網站的feed,然後再把生成的feed餵給IntraVnews,一樣可以在Outlook收到更新,算是間接式的網站發佈。

如此一來,常去的blog除了一些封閉型之外,全部可以用Outlook接收了,免除每天要四處巡依變的時間,真好用!^^

星期日, 11月 06, 2005

Renault 勝因分析

津川哲夫在F1速報日本站上面的專欄分析今年為什麼Renault會拿到冠軍。第一項當然是Alonso這個「十年一度的天才」(80年代是洗拿、90年代是Schumi),冷靜、強烈的學習力、能維持整場賽事的精神力、富於計算的思考力.....跟剛出道的Schumi相當類似。

另一個當然是車隊的力量。Renault車隊的哲學跟其他人有非常顯著的不同。他們不要特殊突出的部分,不需要獨特性、不需要侵略性的設計。從2000年到現在,Renault車隊的設計主軸從來沒有改變過,而是不斷一點一滴的演進,這種堅固保守的思維在今年得到了回報。

對於Renault,「Big Name」是不需要的,講求的是車隊的團結,個人在這框架下面都可以被犧牲。Team Work是首要條件,原本外界質疑的「英法死敵」組合完全看不到一絲裂痕,所有部門都忠實遵守「冠軍第一」的守則開放性討論。也因此,Renault對於車隊冠軍的重視遠超過車手冠軍的意義。

這樣的哲學充分反映在今年的R25上面。設計的理念不是「我要在哪方面取得優勢」,而是「如何利用我的弱點達成全面性的平衡」。例如為了引擎的耐用性犧牲速度,而將這個任務轉嫁到空力和機械力學部門去;不採用現在主流的七速變速箱,仍然維持舊式的六速變速箱以追求最高的耐用度,利用增加的重量轉而幫助車體後半部的平衡.........等等。比起Mclaren今年另一次元的速度(100分)和另一次元的耐用度(50分),R25的目的是「所有項目都85分」,而這個任務也確實達到了。今年的Renault拿到雙料世界冠軍,是整個車隊「組織力」的表現,無話可說。

星期四, 11月 03, 2005

新車隊加入

在Jordan跟Minardi這些私人車隊都以經費不夠選擇撤退的時刻,前F1車手鈴木亞久里成立新的車隊加入F1,名字就叫Super Aguri Formula 1 Team。而且不是Red Bull或是Midland採用買現成車隊的方式,而是採用付四千八百萬美金入會費的方式加入F1。

引擎採用Honda的V8引擎,輪胎使用Bridgestone,車手之一為佐藤琢磨,日本味相當濃厚。之前有傳聞說當BAR Honda fire掉佐藤的時候,引來一堆日本車迷的抗議,甚至到本田東京總公司示威。本田高層緊急會商做危機處理,才會臨時成立一支新車隊容納佐藤琢磨。日本的民族力(財力?)真是可怕啊。

雖然有本田當靠山,可是車架目前還沒有著落。FIA的規定是車架不能用買的,不過這中間灰色地帶很大,幹個BAR005的車架過去應該沒什麼問題。工廠設備採用Arrows之前留下來的,主要贊助商可能是Softbank這個日本第一的軟體商。車架問題最後的解決方式應該是Honda成立一家子公司提供Super Aguri F1 Team,意思也就是後者其實是Honda的b team。

Anyway,明年應該看得到22輛車上場了。只是....這個取名的sense令人無法理解啊....Super ugly?